后台有朋友问我,我能年纪轻轻学涉诸家且无碍于心,这条路是怎么修的,可否讲讲。

我不太想写。

等抽完几支烟,喝完几盏茶,又无聊快速翻了几本熟悉又陌生的书后,我觉得写写吧。

吴冠中的画,底色常用灰色,间杂点点斑斑的亮色,然后成就了唯美作品。

我的经历以苦为底色,间杂亲人朋友的挚爱与关切,成就了如今的我。

让我总结如何修的路。

不外乎以下几点。

1:好读书。

幼年早慧,好读书,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读鹿鼎记,不认识的字就瞎蒙乱猜,最大的卖点是这书不全,且出身不好,它是被放置二伯家露天厕所当手纸的,我又喜欢蹲坑,一边蹲一边看,看完了又过目不忘,撕下来用。养成了我边读边用心记的习惯。

后来就看的书杂,猎奇心又强,看书速度又快,三年级开始写周记作文啥的,渐渐觉得有点天赋。初二写过满分作文,陶醉于李鹏翼老师的肯定,良性循环,后来就种下了写文的功底与天赋。

千禧年与奇门遁甲书籍邂逅,惊叹不已,至此与易学结缘,被初中同学戏称半仙。后看老庄,错会文意后消极厌世,故高一上半年即辍学,某种程度上来说,算是废了,毕竟学业无成。

塞翁失马焉知非福,至此发奋学易,挫折重重,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在反复的辛酸苦辣里翻滚,在预测神验与错的离谱里撕扯,人也从稚嫩走向青年,从书籍到互联网,从QQ群到论坛,从工厂挥洒汗水到坚持以易立身养家糊口,最大的变化是一摞书变成一堆书,一堆书变成一架书,一架书变成一屋子书,一屋子书变成三个书房的书。

至于我坐拥书城,到底学了多少知识,我不知道,只有一点很肯定,我爱读书。

2:自立自强。

我从小就喜欢被人夸,且稍微有一点长处,即沾沾自喜,得意洋洋,自满且骄傲,又喜欢当孩子王,领一群小玩伴,上树掏鸟,下河捉鱼,遛狗跑山,舞枪弄棒,这样性格一直到小学毕业,处处不喜落人之后。

后来上初中,从农村到了镇上,认识了很多镇上的同学,开始意识到了家贫,别人坐车上学,我起个破自行车到校,骨子底层渐渐有了自卑,而自卑又形成了更为偏激的自负与傲慢。

学业未竟又是一层自卑,学易彰显又是一层自负,如此循环往复,加上八字是伤官格,形成了敏感、偏激、狂傲,自视清高的性格,加上年少无知血气方刚,最终易学的实践应用,变成了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性格,造了很多口业。(深以为歉)

后来结婚生子,成家立业,凡事靠己,穷人孩子早当家,形成了自立自强的习惯,加上大运印重,成了伤官佩印之局,性格为之一大变,吃了亏,挨了打,长了记性,骨子里的棱角还在,随着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打磨锻炼,人逐渐温和谦卑善良节制,有些是趋于迎逢,并未做到表里如一。

伤官佩印听起来是很不错的组合,实际是很难受的事情,因为它需要足够的厚积薄发韬光养晦,类似高压锅,一方面内在的热度要喷涌而出,另一方面被锅盖封的严严实实。这种极致的内耗,亦如冶炼大炉,红尘炼心,最终硬生生把自己炼出来了。

最炼人的性格是近五年。

经历了大量的刷题,功名利禄、酒色财气、爱恨情仇、尔虞我诈、众叛亲离、虚虚实实,实实虚虚,于风云诡谲中孤身入局,问心淵岳后又挺身出局,兵道伐谋之精义浩然入怀。

至此与人方便,性格恬淡,温良恭俭才变成了发自内心的行为,并非刻意造作,即是遇到不开心或者不喜欢,浅笑婉拒,不相往来即可。

经历了诸多不顺,虽被捶炼,从未放弃,所以自强自立的性格,恰恰是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立身根基。

3:大疑大信

至于学涉多端,则因为猎奇心重,凡事都信,不管再离谱,都觉得存在即合理,屡屡被坑,坑惨了就狐疑,一旦狐疑就要找证据去推翻自己相信的,就再这样反复相信与怀疑的过程中,真理是不怕思辨的,反而越辩越明!

打破,推翻,建立,巩固,循环往复。

从相信一切,到不信一切。

不信权威。

不信共识。

不信经验。

所有的经历,每次都是第一次,每次都是最后一次。

如此,个体意识超越集体意识。

如此,则不会犯刻舟求剑的毛病。

在大疑之后我确信自己有所得。

存无守有,存而不执。

4:经历的多样性。

这要感谢命运的馈赠,我经历的事情多是匪夷所思,光怪陆离,跌宕起伏的,正因为这种素材包的复杂程度,让我有足够多的题可刷。要识明珠须巨海,如求良玉必名山。有了近距离的接触,才能巨细无遗的体物入微。

又因为我人职业的特殊性,所以认识了很多各方面优秀的朋友,这些朋友又是各个方面的高人,无形之中能互通有无,学习彼此的优点与长处,包括很多知识系统的完善与革新,离不开这些兄长与朋友的帮助。

5:恒与静

想要做点事,需要耐得住寂寞,稳得住心性,拥有直面一切不确定的勇气。

而做到这些,则需要静心与恒心。

正是因为这些条件,形成了当下此刻,立体的我。

也没必要粉饰过往,因为那不是黑历史,是我来时的路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