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人称他为杀神。
有人称他为人屠。
有人称他为战神。
有人祭祀,让他成为神格里的神。
德胜太祖说白起打歼灭战,千年之下,无出其右。
和所有名将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一样,武将越猛,越容易功高震主。而白起在长平坑杀四十多万赵军之后,天下震动,杀神之名不胫而走,白起若是碰到自信的君王还好点,but……
可惜白起遇到的是大魔王,彰显不自卑的秦昭襄王。
但凡说彰显不自卑,那么骨子里是带着自卑的,面对秦昭襄王这个老baby,那就是一个活爹,可顺而不可逆。
自卑的人往往桀骜,一旦得势,反而更加任性,这本身是彰显欲在作祟。
这要从秦昭襄王的经历说起,他老舅魏冉为了他上位,杀死了他所有的brother,死死的的攥着军权,他的前半辈子其实是一直活在舅舅、母亲的淫威之下。
而白起曾经是他老舅魏冉提拔且重用的人。
下面我们作道数学题。
求问白起在秦昭襄内心中的阴影面积是多少?
而秦昭襄王能夺权成功,靠的是范雎,他们两个那是一起扛过枪的亲密战友,所以范雎为相。
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,形成了将相和的佳话。
而秦国的范雎与白起,形成了反面例子。
范雎是能鼓动秦昭襄王绝母子之义,失舅甥之恩的狠人,其对大魔王情绪价值拉满,只需要动动樱桃小嘴,白起那嘎达就得老被动了。
白起坑赵四十万后打算直捣黄龙,拿下赵国首都邯郸,范雎害怕将权盖过相权,所以给秦昭襄王说,白起现在太猛了,想想你那老舅当年飞扬跋扈为谁雄吧,如今白起也不遑多让,老吓人了,咱要不先稳稳?
秦昭襄王又想起他老舅酷驰酷驰砍他兄弟的事情了。
所以秦昭襄王下令白起罢兵,攻打邯郸的最佳时机错过。
后面秦昭襄王觉得邯郸还是得打,让白起去。
白起:“对不起,大王,我病了。”
秦昭襄王……
然后秦军打邯郸屡战屡败,昭襄王气的屡败屡战,白起则是屡病屡辞。
彰显不自卑的秦昭襄王,牙花子已经开始咯吱咯吱了。
白起来了一句:“王不听吾计,今何如矣?”
你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了吧。
大魔王越想越气,越气越想,忽然抖了个机灵,耍了个任性。
老白,你要大宝剑不要?
王乃使使者赐之剑,武安君遂自杀。秦人怜之,乡邑皆祭祀焉。
白起乘鹤登仙去也。

下过象棋的人都知道,相士近帅,而車在边边。
如果大魔王是帅,范雎就是相,而車就是白起。
所以,王权、相权、将权天生就是三角形关系。
如同紫微斗数里紫微、廉贞、武曲,永远都是互为三合关系。
将权强,则王权用相平衡。
相权强,则王权用将平衡。
王权强,则将相皆为王所用。
这是帝王术。
最理想的状态一定是三者皆强,但三者皆强的基石一定是牢不可破的信任度。
因此信任度才是第一位,信任度一定建立在同利共敌的基础上,建立在意识统一的基础上,这种稀缺性是怎么描述都不过分的。
白起与秦昭襄王的信任度,没那么的强。至少比范雎与秦昭襄王的低。
所以……
这是将军这个职业的悲哀,规律就是这样子。
但让我最佩服白起的不是这些,而是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手法。
他不是普通的挖坑活埋,而是充满技术含量的坑杀。
这个技术含量是筑京观!

筑京观源于祭祀,拿几十万人来祭祀,这手笔也没谁了。
那么筑京观的目的是什么呢?
浅表层是为了震慑敌人,确实起到了,天下震惊。
深层目的是祈祷和赋能,这是玄学方面的事情了。
我以前问过舞刀弄枪的弟弟,问他送我的宝剑怎么保养最好,他告诉我专业的保养是隔三差五的用鸡血浸泡剑身,然后用软皮反复抹擦。
你把大秦当成大宝剑,白起在长平挖坑当容器,四十多万人当鸡血,来浸泡大宝剑,大家这样理解筑京观的意义就非常心领神会了。
效果好不好呢?
毋庸置疑,出奇的好。
在白起死后的36年后,祖龙分天下为36郡县,收天下兵聚咸阳,铸造金人12,统一度量衡,封禅泰山,祭祀天帝。(怎么操作的,资治通鉴原话是这样子,封藏皆秘之,世不得而记也。)
36、36、12。大家可以琢磨,不能说的太明。
副作用大不大呢?
千秋功过谁与评说,大家自己评。
而对于白起自身而言,无愧于大秦,无愧于华夏大一统,无愧于秦昭襄王。
但唯独对不起自己。
白起欺心了。
如果赵军请降,白起拒降,或许是另外一个剧本。
但白起接受投降,又坑杀降者,杀降者不祥……
所以同样是一件事,不欺心时怎么做都是对的,欺心时候怎么做都是错的。
对错无关于他人,折磨的恰恰是自己,所以君子不欺心……
这事让大魔王这种人干,或许就有意思的多了,因为他本就是个无赖,可惜白起没有手机电话请示,时间不等人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