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时候的吕不韦很有钱,钱和权总是双向奔扑,富而不贵为祸者不远。
所以吕不韦打算搏一搏,盯上了还在赵国当人质的嬴异人。
异人在吕不韦的氪金助攻下,后来成了秦庄襄王,吕不韦摇身一变,成了秦国的相——有权有钱。
后来秦庄襄王剧本杀青,托孤吕不韦。
嬴政称吕不韦为仲父。相当于干爹。
而吕不韦干了一件大事,荟萃天下名士,编撰《吕氏春秋》,名声大噪。
这下不但有钱,有权,更加有名了,自己的姓氏当名著——舒畅。
但犯了忌讳。
秦以法家为国本,从商鞅勤勤恳恳干到了现在。《吕氏春秋》本身是一部杂书,但主体是以儒学为体,诸家为用。
法与儒的协调性要在汉宣帝时期才达成默契,所以等于吕不韦提前做了一锅夹生饭。
法与儒的主要矛盾在于意识形态的战争。外部局势紧张,法家利出一孔,力出一孔,对秦是好的。天下大治,儒家仁爱思想,对治理和安抚民心是好的。(对拉帮结派、滋生腐败,对相权有利。)
吕不韦打算借此书对大秦的集体意识形态做一个马杀鸡,结果一不小心攥住睾丸了。
你要把这本书交给嬴政,把名声让给祖龙,最后名字改一改,比如说《赢氏春秋》或者《大秦春秋》,或许是另外的故事而不是事故了,你学学后世的司马光,勤勤勉勉码字几十年,最后一切光环交给皇上,您给定个名?皇上大笔一挥《资治通鉴》就成了。
所以这本书成了勒死吕不韦脖子的绳索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祖龙越来越优秀,也越来越强大。
王权开始敲打起相权了。
吕不韦逐渐从门前车水马龙变成门可罗雀,最终沉思良久,缓缓的拿起桌上的鸩酒。
从奇货可居的商人,变成位高权重的丞相,从家丁上万到此刻的一人我饮酒醉。
情不知所起,一饮而尽。
一个人要钱,要权,又要名,啥都占了,也就啥都占不了了。
天道忌满,当止而止,终身不耻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