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以孔明先师为偶像。

而孔明先师的偶像是乐毅。

今天我们聊聊乐毅的故事。

燕昭王礼贤下士,乐毅从魏国来投奔,被委以重任。(再次证明魏国是人才基地。)

公元前286年乙亥,宋国的宋康王射天鞭地秒空气,对周围一阵拳打脚踢,赢得了桀宋的恶名。

结果这个恶名在第二年丙子年被齐湣王霸榜了,他先灭宋,再南打楚国,西怼韩赵魏,进一步打算干掉东西二周,黑掉周天子,取而代之。(犯了众怒)

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,燕昭王与乐毅商量要修理齐国。

时间又过了一年。

岁次丁丑。

燕王调集全部兵力,以乐毅为上将军,并有秦、魏、赵、韩合计五国兵力伐齐,大败齐军,齐缗王被楚将淖齿处死。其他国家兵马陆续撤回后,乐毅继续奋斗。

在六个月内,乐毅破齐七十多个城,收编整顿,因为乐毅治军严明,礼仪政宽,顺便还祭祀了齐国的贤主名人,好感度和情绪价值直接拉满,这一系列稀缺度操作下,乐毅成了后世楷模。(这是一份满分作业。)

而齐国只剩下一二个城没有拿下,却变成了钉子户,乐毅用了三年没拿下。

根本原因是遇到了另外一个牛逼的人物——田单。

不出意外的话,意外来了,有人挑拨离间说乐毅坏话,燕昭王是明君,所以杀了嚼舌根的人。对乐毅和其家人进行了高规格超一流的嘉奖、封赏,恩赐。

乐毅拒绝,以死自誓,誓死效忠燕昭王。

不出意外的话,意外他又来了。

很快燕昭王死了,燕惠王即位。

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候,就与乐毅有矛盾。

燕惠王还有个特点,疑心重。

田单用了反间计,燕惠王很吃这一套。

燕惠王决定临阵换将,召乐毅回国。

乐毅看出燕惠王居心不良,所以投奔赵国,(乐毅的老婆孩子还在燕国,这一点很重要。)

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燕军因为失去了乐毅这样的好将军而军心失和。(说明乐毅深得军心、民心。)

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。

乐毅离开后,在田单一系列极限骚操作下,之所以说骚是因为跳大神和火牛阵都用上了,原来被乐毅攻下的七十多个城池又被田单很快夺回来了。

而赵王对乐毅十分尊宠,封赐乐毅以警动于燕、齐。

然后本文的巅峰对决来临。

燕惠王找了个嘴替,找到了乐毅,上来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批评:“将军你误听谣言,因为与我有隔阂就弃燕投赵,你这样做无可厚非,但怎么对得起我那死去的老爸,曾经对你的知遇之恩”?

乐毅:“大王看看伍子胥的被吴王夫差沉尸江中的下场,这是伍子胥不能早一步看出前后二个领导有不同器量导致的啊!”

乐毅:“功成业就,效忠燕昭王是我的上策,被人毁谤,让先王英名蒙羞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,我不能因为蒙受不白之冤就对燕国背刺,这不是我的为人风格。”

乐毅:“我听说从前的贤人君子,即是与人绝交也不会说人不是,忠臣被迫离开,也不吐槽辩解沉冤昭雪,我虽然没他们那么优秀,但还是以他们为榜样的,所以请你明鉴。”

大家看看,听听,敞亮不。

简单说就是你器量不行,所以我不信任你,但我也不会说你坏话,更不会因为这个背刺你。(前提你别动我家人,这些不需要说出来。)

燕惠王听到这个消息后,封了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,而乐毅也为了修好睦邻与燕国礼尚往来,最后善终于赵国。

事就是这么个事。

我们现在复盘燕惠王拿捏的是乐毅的妻子和儿子,相当于人质。如果招回乐毅,大概率乐毅全家死光。所以乐毅选择先跑路。

乐毅跑到了赵国,赵王封乐毅于观津,警动于燕、齐。

等于燕国、齐国都知道乐毅能打,现在警动了,也就意味着拿捏不了乐毅了,所以不好轻举妄动,这下乐毅家人生命得到了保障,燕惠王不至于犯浑撕票人质。

燕惠王最担心的其实有二点。

1:乐毅跳水,背刺燕国。

2:乐毅碎嘴,新上任的燕惠王名声就臭了。

要知道背刺这会儿已经不稀奇了,一点都不稀奇。

吴起是个例子。

商鞅是个例子。

这是血的教训。燕惠王不敢赌。

而逼迫贤能忠良背井离乡,蒙受不白之冤,那么燕国礼贤下士的口碑就没有了,精英们兔死狐悲纷纷跑路,那就完犊子了。

但乐毅选择了另外一种自证,遇到危害生命的问题,先跑了再说,保障自己活着,然后谋求更大的筹码,用来平衡矛盾,让燕惠王投鼠忌器,最终保证了全家安全。

那么多国家不跑为啥要跑赵国,因为赵国和燕国紧挨着,且有竞争关系,这样能保证随时可以解救家人的目的,跑其他国家没有这个条件和价值。

而赵王封乐毅的封地观津是哪里呢,是今天的衡水,恰恰是燕赵两国争夺地盘反复拉锯的前线阵地。不管打燕国或者打齐国,距离都不远,因为对地缘政治的敏感性,才会让燕齐警动。赵王有乐毅替自己看门守家,在那个时代,自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。

而之所以后面还能礼尚往来,皆大欢喜,要没有一点点底牌,我觉得是不可能的,那么真正的底牌是什么呢?

我觉得是人格魅力,乐毅一定会有自己的死忠粉,从乐毅投赵,燕军军心不和可以看出来。加上又有衡水这个地缘政治当空间结构。(即乐毅有一定的硬性结构当筹码和缓冲。)

而这恰恰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优秀品质。

在哪个年代,乐毅完成了命运剧本的高度自证,证明了自己的稀缺性。避免了类似于吴起、商鞅、白起、韩信等人的命运。

所以遇事不要慌,先活下去,只有活着,才有希望!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