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父,最近一直在想您文章里那句“问问自己,什么是真实的?”
想了很多,似有所悟,又似无所得。
师姐很早之前跟我分享过老君爷对她说的一句话:“心是真的,万物都是真的。心是假的,万物都是假的。”当时师姐让我写对这句话的感悟,我写不出,因为当时一点体悟都感受不到。现在有了一丝感悟,觉得可以试着写写。
某种意义上,我们从出生那一刻,就从神坛跌落到人间,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降本流末正式开始,而我们的真心真我随即隐藏其中。无意识代表空性,即阳明先生说的“无善无恶心之体”,即道德经里说的“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”。
我们刚出生的时候,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,唯一的依赖就是父母。只有听父母的话,才能“更好地”生存下去。但这方面就像拆盲盒,不同的父母代表不同的意识,联同更大的集体意识一起,不断叠加到我们身上,慢慢形成我们认定的“自我意识”。但这不是真正的自己,充其量只是面具,大多都是为了存续演给别人看的,所以某种程度它是一种欺骗。而我们却在日复一日的扮演中,彻底迷失了自己。正如罗兰巴特说“语言是社会权威的断言及群体的复制,我们在名中成了近乎机械人或殭尸般的存在。”
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”,当集体意识成了一道命令,一个符号,就成了众人心里不可改变的“知”,这个“知”是一种外在社会集体结构性的存在。而还没有彻底迷失的人,会痛苦,会挣扎。这是因为真我和因后天而成的自我意识在撕扯,撕扯当然会很疼很不舒服。但这同样也是解脱的契机,所以《维摩诘经》里说“烦恼即菩提”。所以阳明先生才会说:“知而不行,是为不知。行而不知,可以致知。”
但不幸的是,大多数人的真我最终都输了,连痛苦也被踢到阴暗的角落,人越来越漠然、麻木,或者变成集体意识的帮凶去伤害别人。真我的呻吟越来越微弱,若隐若现,可能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隐约听见它的呼唤。
至此,自我意识与真我割裂,不相应,就会压抑出潜意识。潜意识从无中来,是无明,是妄心。幻心妄执,也就是《清静经》里说的“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为有妄心”,最终“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”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本来先有实,再有名,是自然之道。可现在因为集体意识的捆绑,我们从一开始就会对自己有一个定位:成功人士、好父亲、好母亲、好儿子、好女儿、好学生等等,这个定位就是名。也就是先有名,可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和行事风格都不同,统一的标准注定不适用于每一个人,所以很多人会自己陷入“名不胜实”的局面。《素书》有言:“名不胜实者耗”。如果不能看破本质,明心见性,就会一直内耗下去。这样的世界,对你而言,又有什么意义?所以师父才会一直说,不欺心是根基。念头思辨到极致,即知一切念头皆住于明空无二处,自显现自解脱。无明一破,即证菩提。
自己不真时,饱受洗脑、压挤与折磨,蝇营狗苟地活着,如行尸走肉。
自己真实时,纵浪大化,安然自在地走上自己的道路,生命自然有所向往,充满希望与使命。
正如师父所说:“哪一刻,是真实的自己?不欺心的时候,就是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