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吴起,战国名将。政治家,军事家,改革家。
最出名的还是母死不奔丧,被师逐师门,杀妻以拜将。但真的如吗?
史载叙事多是定格画面,而真实的来龙去脉,多首尾难见。
不忍嘲讽而捅死对方,少年离家远走天涯,对母亲说不成功名誓不还,从卫国跑到了鲁国。母亲死时候誓言没有兑现,所以有了母死不奔丧,被儒家师父曾参扫地出门之后转学兵家。
娶了个老婆是齐国人,结果好巧不巧赶上了齐国要胖揍鲁国。鲁国想用吴起去领兵打仗,他老婆是齐国的,终究不放心。
吴起老婆死了,吴起如愿以偿,带着鲁国大破齐国。
吴起迎来了人生第一个敌对国家——齐。
齐国派人离间,直接上来就是人身攻击,母死不奔丧,杀妻以求将,被师逐出门,为残忍缺德之人。
这特么鲁国庙小,盛不下吴起这条龙。
吴起从鲁国跑到了魏国,遇到了人生贵人——魏文侯。
魏文侯应该是一流的君王人才,魏成,翟璜,卜子夏,田子方,段干木,乐羊,李克,西门豹(小说课本哪位扔巫婆的狠人)。都是他的人。可谓是人才济济。
所以吴起跑来求职了。
文侯问李克吴起能用不?
李克相人很准,说吴起用兵乃姜太公之后第一人。
很赞是不是?
也有人身攻击,李克说吴起贪婪好色。
文侯让吴起去打秦国了,结果是吴起培养了闻名天下的魏武卒,五万火拼秦国五十万,夺了赳赳老秦的五个战略性大城池。把大秦东出的路堵的死死的。并且他是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民生、练兵一体化发展,这特么的固若金汤了。
所以吴起得罪了人生当中的第二个国家——大秦。
高光时刻没多久,领导嗝屁了,知人善用的魏文侯命运剧本杀青。他的继承人魏武侯上台。
吴起最牛逼的历史对话来了。
魏国魏文侯去世,太子魏击即位,是为魏武侯。
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,在中游回头对吴起说:”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呀,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啊!”
吴起回答说:”国宝在于德政,而不在于地势险要。当初三苗氏部落,左面有洞庭湖,右面有彭蠡湖,但他们不讲仁义道德,结果被禹消灭了。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 地,左边是黄河、济水,右边是泰华山,伊阙山在其南面,羊肠坡在其北面,但朝政腐败,最后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。商朝纣王的都城,左边是孟门,右边是太行山,常山其北面,黄河经过其南面,只因他多行不义,最终还是被周武王杀了。由此可见,国家应当珍视的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。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,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。”
魏武侯听罢说道:”说得对。”
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:“守卫国家的不在于山河天堑与险要屏障,而是德性。”
在德不在险。
大家说是不是讲的很好?我也觉得很好,但很不妙!再好的忠言,要看聆听的对象是谁。
这他娘的是你上司,你说恐怕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,你这是暗示呢?还是敲打?
领导最忌讳武将功高震主,吴起占的地盘差不多是个超大的飞地。中间隔着一个韩国。
我觉得当时魏武侯对着吴起说:“善”。心里一定是想要说wcnm。
而吴起想当魏国的相,但魏国先任命田文,后用公叔,跟吴起毛都不沾边。
公叔娶了公主为妻,想把吴起挤兑走,下人出了个狠招。
仆人说吴起心直口快,自高自大,小小吴起,拿捏拿捏。
让魏武侯赐女(公主)给吴起收拢人心。你再让吴起看你被老婆(公主)家暴侮辱的样子,吴起肯定会拒绝赐婚,这样魏武侯就不会再信任吴起了。这魏国到底有多少个公主,咱也不知道。
计谋得逞。
吴起得罪了人生第三个国家——魏。
吴起不得已,又跑路,跑到了楚国。
楚国的国君楚悼王笑掉了大牙,楚国的主要矛盾是既得利益群体权贵多,王令不能彰显,瞌睡有人送枕头,吴起是把好刀,所以吴起直接成了楚国的相。大刀阔斧的干吧您呐!
而吴起在这一刻兑现了对母亲的承诺,不相不归,只是他妈妈看不到了。
时光很快,吴起很猛,大楚也变得更支棱。
代价是吴起把楚国的既得利益群体得罪完了。
顺便围魏救赵,把魏武侯锤了一顿,船上的人(吴起)也会成为魏武侯的敌人,一语成谶!
结果好景不长,楚悼王死了。
吴起吊丧,既得利益反扑,吴起嘎。
吴起的命运剧本杀青。
我在沉浸式游览吴起的时候,我觉得很割裂,他的妻子应该不是他杀的,而是为了成全他而自杀的。
为了求证,我找人与吴起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。
答案是他动了杀心,又于心不忍,没动手,但妻子知道之后,选择了自杀。
真是一位悲情的将军。为了志向,未能尽孝于母亲。为了鲁国,死了老婆,得罪了齐国。为了魏国,得罪了秦国。为了楚国,得罪楚国的权贵,也又一次狠狠得罪了魏国。
天下之大,却无其容身之地。能力超强,却老赶上好领导扑街。人并不坏却被喷子喷的体无完肤。
所以我试图总结他的一切到底是哪里错了?
得出了如下答案。
对功名的执着,想要彰显才华,因而心急,提前入了战国这场超大的漩涡之局。
本事太大,又没有自立为王的历史条件,所以命运的主宰权并不在自己手上。
高度依赖一个好领导,这是最大的不确定性。
这是一个为梦想而窒息的男人。
如果坚持自立自强,自成风景,也许历史的吴起又是另外一种剧本了。
但历史没有如果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