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年的列宁静静地依靠在病榻上,思绪在天地棋局里推演未来,他甚至预判到了后来的分解,源于后续人才的秉性不同,但为时已晚,他已经远离了权柄中心……

再好的意识,不能透过健康的结构传递正能量,终归于镜花水月。遗憾的是那些随从的信仰者,血流成河。

在战国七雄的时代,不断翻飞更迭的撕扯中,乍兴乍衰的主要作用力,依旧是继承者的个体素质高低所决定的。

如果他们曾经翻阅剧本发现落花风雨更伤春,那么他们还会去做这些事吗?

天地无言,大风呼啸,能有一段让他们在苍茫之境信手写意的机会,已经是一种恩赐了。

所以不是英雄迟暮,而是英雄的接力棒必定转递到后来者手中。

江山代有才人出,才是唯一正解。

结构的老旧,不是退场的理由。

那理由是什么呢?

留个开放式答案给大家自己琢磨吧……

造物用而造之,弃而废之,最是无情,也足够有情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