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膑,庞涓,苏秦,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。
孙膑庞涓是兵家一组,孙膑胜。苏秦张仪是纵横一组,张仪优。
他们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,我不需要再讲太多。
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临终一刻怎么看待自己的老师鬼谷子,亦或者鬼谷子怎么看待他这几个在战国叱咤风云的徒弟。
从《鬼谷子》第一篇捭阖里,我们可能知道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是为天地守门——守司门户。
粤若稽古,圣人之在天地间也,为众生之先。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,知存亡之门户,筹策万类之终始,达人心之理,见变化之眹焉,而守司其门户。
也就是替天地守门的一个角色,如果天地是大道所化,鬼谷子说的圣人是大道的门卫或者保安。有义务引领众生走向一个正确的道路,因此叫——众生之先。
鬼谷子教徒弟的初心应该是为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培养出几个圣人,出来拨乱反正,让天下太平,引导众生走一条正确的道路。
为此他分门别类做实验,跑数据,深耕细作,像一个局外的旁观者,看看这些弟子野蛮生长之后,哪一个更有觉悟,愿意担起对众生的福祉的重任。
兵家用来实现武统天下。纵横家用来实现文化天下。前者从改变结构入手。后者从同化意识入手。
这里最关键的一点,我觉得是不欺心,只有圣人才会不欺心。
不欺心意味着无私欲,只有这样心里才会有众生。
庞涓有私欲嫉贤妒能,残害同门,最终反噬,死于大树之下。
苏秦有私欲,佩六国相印还不行,睡了燕王的老妈,这太魔幻了。
张仪把实在人楚怀王坑的都成啥样了。(我想写他又不愿意写他)
孙膑想借点同门之情的青云阶梯,结果被搞残了身体。
辩诈是苏张,斗智有孙庞。
庞涓自尽。孙膑隐退。苏秦车裂。而张仪善终结局相对而言是最好的。
但从四个人生前事迹来说,四人之中,张仪耍的最帅,所以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张仪纵横捭阖的精髓。
精髓是——高密度意识覆盖低密度意识。这是对人心趋利避害的天性拿捏。知道对方喜欢什么,害怕什么,然后根据事物动态变化,进行放大、扭曲、颠覆、混淆等一系列骚操作,从而引导对方走向利益众生福祉的道路。
施术者利用信息差,把未来趋势具象化陈述,勾起客户趋利避害的心态,打消客户心中对未来趋势原有的具象化认知。(有点像营销)
是不是有点绕?
施术者对未来的认知。(虚)客户对未来的认知。(虚)二者进行pk。虚对虚。有点像模拟试卷。这是意识形态的角力。
但等同于未来趋势的真实走向吗?答案是不一定。
但为什么这一套学问有市场?
因为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天生害怕的,王侯也是如此,众生亦是如此。
因为害怕前方没路是悬崖,所以把驾驶权拱手相让给一个自称是老司机的靓仔。
是不是老司机,你不知道,但你愿意相信,而相信的根本是你害怕面对不确定性,害怕自己选择错了。
所以你放弃了自证——自己证明自己。
如此,你不管是不是身居高位,本身你跟放牛放羊的普罗大众并没有区别!
又好像你是一位压上身家性命的赌徒,遇到了一个一边吃着巧克力自称是赌王的靓仔,告诉你听他的,就会赢钱或者输的少,后面可以翻本甚至盆满钵满。
包括现在,之所以那么多人被电诈,被欺骗,被掏空钱袋子,本质上还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别人。
所以一定要学会自证,而不是依赖别人。如何能自证,尽可能不犯错?调查,深入的调查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
而纵横的高手,无一例外,打的是信息差,洞悉的是人性,这都是从深入细致的调查中来。
而这种深入细致的调查到极致,就是鬼谷子讲的众生之先,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洞悉把握,这是做事的手段,用素书的话讲叫——明莫明于体物。
那么做事的初心是什么?是守司门户。
守司门户要做什么事?
答案是——清理重复数据。
春秋战国,大小国家无数,每一个国家,就是一个重复数据。
最后大秦一统天下,这个过程就是大秦在清理重复数据。
而大秦恰恰是弱者道之用,从最开始的边陲之地到祖龙横空出世,是从弱变强的典范,这也是一个国家的自证。
自证自己有存续的价值和意义。但很快二世而亡,这里面又有多少事情?
话说回来,再说张仪。张仪最经典的骚操作,莫过于忽悠楚怀王,把楚怀王都快忽悠瘸了。
这是张仪意识覆盖楚怀王意识的范例。
而最高峰是覆盖好几个大国侯王的意识,但功亏一篑。
为啥?
支持张仪的秦惠文王剧本杀青,换成了不喜欢张仪的秦武王。
大家是不是闻到了熟悉的味道?魏文侯一死,吴起跳槽。楚悼王一死,吴起跟着死。秦孝公一死,商鞅跟着死。秦惠文王一死,张仪out出局。田忌一出事,孙膑归隐。
所以一流的意识,如果不能覆盖另一个强大的自证意识,就失去了强大的结构能量做道场,最终等于0。
而身在局外的圣人,浅浅一笑,天下为局,他在看棋。
最后再说一下孙膑,自证的最高境界是时空穿透性,像孙膑留下了《孙膑兵法》,即是二千年后,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学习。
死而不死,为之合道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